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安康市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行動方案及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6日
安康市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行動方案及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陜政辦發〔2022〕15號)和省發改委、省商務廳《關于印發<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陜發改就業〔2022〕1341號)要求,充分激發消費活力,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及若干措施。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出發點,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消費促進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促消費決策部署,實施“消費促進四大行動計劃”,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充分激發消費潛力,強力釋放被疫情壓制和凍結的消費需求,切實增強消費對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二、工作目標
全面實施“優品”“強商”“活市”“優購”行動,按照“一年強基礎、兩年優品質、三年促提升”的工作目標,經過3年的努力,全市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商品供給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消費環境持續優化,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每年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00戶以上,消費主要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三、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實施“強商”行動,壯大消費市場
1.深入開展“一對一”聯系服務。健全“一對一”聯系服務機制,落實《安康市全力推動經濟穩增長十條措施》《安康市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安康市全面貫徹落實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政策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落實商貿流通領域減稅降費、留抵退稅、融資擔保、房租減免等惠企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安康高新區和恒口示范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和市級保供企業“白名單”,協調金融機構面向商貿領域小微企業提供1年期最高額度3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開發“餐飲貸、藥店貸、商戶貸”等線下金融產品,提供1年期最高額度1000萬元貸款支持。深入開展小微企業首貸拓展專項行動。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降低或取消反擔保要求,對單戶融資金額100萬元及以下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免收再擔保費。原則上對餐飲、零售等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企業員工2022年定期核酸檢測費用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進行補貼。國有企業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的國有房屋減免3-6個月租金。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電、用氣設立6個月以上緩繳期。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和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安康銀保監分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3.鼓勵商貿企業升限納統。完善“準限上企業信息庫”,推進個體工商戶“個轉企”“企升限”。充分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對當年新納統商貿企業給予3萬元獎勵。支持商貿企業通過兼并、收購、連鎖經營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4.推進實體零售轉型升級。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加快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對零售門店設施、運營系統及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增強實體零售門店的場景化、立體化和智能化展示功能,建設“智慧商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傳統商貿企業開展直播營銷、內容營銷、社群營銷,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等銷售新模式。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年度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且同比增長超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的限額以上零售、餐飲企業給予最高30萬元補貼。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5.創新電商業態與模式。加快推進電商與快遞物流配送協調發展,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培育和引進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推廣網訂店送、無接觸配送等服務新模式。大力推動各級領導“網上代言+直播帶貨”,引導“帶貨達人+本地網紅”“素人導購變主播”開展常態化直播帶貨和短視頻帶貨活動。支持每個縣(市、區)建立1個電商直播基地,開展帶貨直播人才培訓,組織大型電商直播活動。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
(二)實施“優品”行動,提升品質消費
6.穩定汽車家電消費。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完善充電樁網絡建設。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措施。落實汽車購置稅和二手車交易增值稅減征措施。組織實施汽車分期消費補貼活動,支持汽車、家電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加快釋放汽車家電消費潛力。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擴大農村消費。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
7.擴大成品油消費。完善“十四五”成品油分銷體系,健全成品油零售網絡,開展促銷活動,擴大成品油消費。支持加油站拓展非油品業務和便利店改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引導符合條件的傳統加油站改造升級為“油、電、氣”一體的綜合能源補給站,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等多方面服務配套。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
8.發展區域總部經濟。支持異地商貿企業在安康注冊獨立法人單位,對新納入限額以上企業庫且當年零售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企業,以及在安康注冊且在外地開設3個(含3個,每個不少于1000 m2)以上產業活動單位的限額以上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
責任單位: 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9.提升進口商品消費。鼓勵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國內消費提質升級。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設置外貿產品專區,帶動出口商品轉內銷。推動進口商品進超市,拓寬消費品進口渠道,推動跨境電商、恒口示范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
責任單位: 市商務局。
10.擴大名優產品消費。建立本地名優產品目錄,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同等條件下積極采購使用本地名優產品。繼續舉辦生產生活資料產供銷對接大會,搭建生產生活資料產供銷平臺。堅持“產品展銷+會議推介”模式,在國內重點城市推介名優產品,打開我市名優產品國內消費市場。
責任單位: 市工信局、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市商務局。
(三)實施“活市”行動,激發消費活力
11.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持續辦好“秦樂購”安康消費促進年活動,各縣(市、區)結合實際開展消費促進活動。鼓勵商貿企業利用元旦、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假日,五一、十一“黃金周”,“618”“雙11”“雙12”等新興購物節開展大型促銷活動。允許有條件的臨街店鋪節假日臨時出店經營,允許大型商場在商場紅線范圍內開展戶外促銷活動。
責任單位: 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
12.培育節慶經濟。提升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打造國內一流節慶品牌。持續辦好安康富硒美食節、豐收節、年貨節系列活動。各縣(市、區)結合地方人文特色和民俗習慣,持續辦好桃花節、油菜花節、茶葉節、櫻桃節、枇杷節、庖湯會等主題活動。
責任單位: 市文旅廣電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
13.提振餐飲消費。組織星級賓館設置旅游宣傳欄,促進商旅互動。發展健康餐飲,打造從種植、養殖、食品加工到餐桌的健康產業鏈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省內外飲食集團、餐飲名店落戶安康。廣納省內外專業人才,為安康餐飲業發展提供優質人才保障。對餐飲行業企業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商保險費率政策一年。支持預制菜、特色餐飲零售化等餐飲新業態發展。精心組織好各類餐飲促消費活動。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電局、市人社局、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
14.促進社區便民消費。編制中心城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專項規劃,實施“15分鐘便民生活圈”工程,支持在居民步行15分鐘可達范圍內,豐富便利店、早餐店、維修店、家政服務點以及教育、文化、休閑、健身、醫療、康養等便民業態,一站式滿足居民生活和服務消費需求。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廣電局、市衛健委。
15.發展夜間經濟。落實《安康市關于加快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圍繞食、購、娛、游、宿等消費業態融合發展。依托各大公共文化場所、旅游景區、星級賓館飯店、文化娛樂場所等載體,培育一批文旅消費夜間經濟聚集區。在全市培育3-5個輻射帶動強的省級夜間經濟示范項目、打造50個高品質市級夜間經濟聚集區(示范點)。各縣(市、區)至少打造1個夜間經濟聚集區、培育1個夜間經濟生活圈。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電局、市城管執法局。
16.推進商旅文融合發展。以全域旅游為統領,推進“農業+旅游”“生態+旅游”“商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等新業態融合發展,構筑多業態旅游發展格局。加大文旅宣傳推介,拓展客源市場。加快推進景區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設施,推進瀛湖、南宮山創建5A級景區,全面提升安康旅游質量。鼓勵旅行社自聯國內游客來安旅游,組織開展“安康人游安康”活動。
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
(四)實施“優購”行動,優化消費環境
17.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落實全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現場會精神,完善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鼓勵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建設改造縣城購物中心、綜合商貿中心、大型連鎖商超等現有商業網點,推動商旅文娛體業態集聚,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鄉鎮和村莊延伸服務,帶動鄉村商業發展;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建立以縣城物流配送中心為中樞、村級服務站為末梢的網絡體系,支持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實現統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攬件,建立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務規范和運營機制。改造提升20個標準化農貿市場,建成10個以上融合購物、娛樂、休閑、餐飲等業態功能全面、滿足一站式購物的鄉鎮商貿中心。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郵政管理局。
18.打造特色商圈。通過規劃引領、設施改造、業態優化等方式,引進高水平運營機構整體開發,打造場景式、品質化、時尚潮流特色商圈,拓展消費新空間。重點推動以天一城市廣場、萬達廣場、天貿城為核心的高品質商圈建設,完善商業配套設施,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提升消費人氣,擴大消費規模。推動吾悅廣場盡早開業運營,補齊城東消費短板。各縣(市、區)落實1—2條步行街作為重點商圈規劃建設。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務局。
19.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疫情防控“九不準”要求和省上《關于對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措施的實施意見》(陜商發〔2022〕14號),堅決杜絕層層加碼,避免隨意關停消費場所。完善市場運行監測制度,優化監測樣本結構,提高監測數據科學性準確性,提升市場運行分析質量。落實肉菜應急儲備計劃,確保儲備商品儲得好、調得出、用得上。健全市縣(市、區)兩級保供體系,建立重點保供企業“白名單”制度,做細市場投放預案,確保生活必需品市場保障充足、運行穩定。
責任單位: 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20.強化市場秩序監管。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商業欺詐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和消費后評價制度,大力優化線上消費環境。嚴格落實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鼓勵線下實體店自主承諾無理由退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促消費活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責任單位: 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城管執法局、市商務局。
四、保障措施
21.加強組織領導。市消費服務業穩增長工作專班全面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市級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工作合力。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量化任務指標,確保促進消費升級三年行動取得實效。
責任單位: 市消費服務業穩增長工作專班成員單位。
22.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中央和省級相關財政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支持。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責和工作任務,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各縣(市、區)要安排專項資金,出臺支持政策,促進消費升級。
責任單位: 市消費服務業穩增長工作專班成員單位。
23.深入宣傳引導。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通過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媒體和平臺,加強政策解讀和促消費活動宣傳,營造釋放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的良好輿論氛圍,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總結推廣促消費工作中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
責任單位: 市消費服務業穩增長工作專班成員單位。
公文PDF原件:安政辦發〔2022〕16號